物流業進入精細化運營作者:山漢物流 來源:山漢物流 日期:2018/1/10 8:52:00 人氣:1670
加碼國際化
國內各大快遞企業先后成功上市,快遞大佬們也紛紛加快邁向國際化的步伐。隨著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用戶對跨境物流服務的需求復雜多變,物流企業間也加碼搭建合作平臺,共同開辟國際物流業務增長空間。 申通快遞在2016年底開啟國際全貨機包機模式,也大力發展國際快遞網絡;韻達上半年大肆升級轉運中心;2017年5月,圓通速遞擲9億元收購香港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UPS與順豐控股宣布將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聚焦跨境貿易,同時順豐還在湖北鄂州建機場作為國際核心樞紐。 國內物流企業在國際化路徑的選擇上略有不同,但謹慎擴張是大家的共識,國際投訴糾紛風險對上市企業而言影響頗大。也正因此,物流企業國際化需要找到好的切入點,目前國內多數企業的物流業務仍多以電商物流為主,從而發展倉配業務,差異化尚不顯著。 擴大科技投入 2017年上半年,談到快遞黑科技,最引人矚目也是曝光率最高的產品,當屬分揀機器人以及無人機。 近年來,我國快遞企業加大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從而提升分揀等流程的效率。如順豐依托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自動化設備,通過智能媒介、智能交互、智能管控打造智慧物流,實現運營管控精細化和全方位可視化;申通快遞的分揀機器人“小黃人”一小時分揀1.8萬票快件,節省人工成本70%。 同時,一些物流企業深化推進生產自動化模式。百世風暴自動分揀系統、中通全自動分揀系統、申通智能分揀機器人等智能分揀設備相繼投入使用,使快遞分揀效能提高4倍以上,機器人和無人機投遞等新技術也開始試用。此外,中國郵政建成新一代寄遞業務信息平臺、集中式呼叫中心和指揮調度中心,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推進企業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以科技創新推動業務發展;“三通一達”等企業依靠信息科技,開展流程監控、重量核實、成本核算和車輛管控等,提升服務能力。 可以看出,我國未來將會通過一系列大數據技術,改變行業發展。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國總裁薛小林曾這樣表示,相較于經常聽到的自動化分揀線或機器人等具體技業對整個庫存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業內專家對此形成預判,無論是硬件智能化還是大數據的運用,都是未來智慧物流發展的趨勢,它們會以結合的形態出現。 深化綠色轉型 快遞企業都在推出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企業對綠色快遞概念已經足夠重視,作為快遞大國,未來將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 郵政EMS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綠色包裝,采取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封裝容器進行綠色操作;順豐以可重復使用帆布袋替代普通編織袋、采用可降解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做循環保溫箱箱體材質等手段提高快件包裝領域資源利用率,通過可拉伸珍珠棉代替傳統珍珠棉等包裝設計優化、節約原材料50%;申通自主研發“芯片”耐用環保袋已在全網大面積推廣使用, 以碳酸鈣為原料的信封和塑料袋逐步試用;韻達向轉運中心與網點推廣可循環利用50-100次的環保袋;全峰在全網推廣使用塑料中轉箱, 大幅提升快件運輸安全、 使用壽命及裝卸效率。此外,電子運單在行業內加速推廣,主要快速企業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70%,還有部分企業探索使用隱形面単。 綠色快遞的提出和踐行更多的是國家層面的戰略,不以市場為轉移,它對企業來說是增加成本的。不過,當企業的循環利用包裝得以普及,長期來看將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如中通綠色環保循環袋可重復使用4-6個月,雖然成本為26元左右,但最低可使用100天,平均下來的單日使用成本比傳統編織袋成本要低74%。 預計快遞終端價格在短期內不僅不會上漲還會下降,且兩年之內還會繼續下降。 完善末端服務 在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指出,快遞作為社會物品流通重要渠道,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兩端,具有全程全網及高時效性特征。資料顯示,去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14.9%,同比下降1.1%。主要快遞企業通過加大投入、優化網絡、整合運能、規范流程等多項措施,持續改善快遞服務質量。重點城市間快遞服務全程時限均值為58.7小時,比上年縮短約半小時。72小時準時率為75.5%,比上年提高1.7%。 也應注意到,去年全國快遞服務滿意率為74.4分,比上年提高0.7分,全國快遞服務滿意度74.7分,全國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百萬分之8.4,比上年減少4.9,同比下降37%,這也是有效申訴率連續第四年下降。雖然快遞服務滿意度越來越高,但許多快遞企業的末端服務是消費者不經常用到的,例如自提柜、同城配送等業務。有專家認為,未來消費者需要習慣部分末端服務的玩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 2017快遞業大事件 蘇寧收購天天 1月2日晚間,蘇寧云商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將出資29.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股份。同時蘇寧方面稱,收購天天快遞,能夠很好地強化蘇寧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圓通收購先達國際 5月8日,圓通發布公告稱,公司或公司指定的全資子公司擬以現金收購的方式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2.56億股股份,占先達國際全部已發行股份的61.87%,目標股份對價約10.41億港元,約9.22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表示,圓通此舉是為國際化戰略布局而走出的重要一步,但未來兩公司在企業文化融合方面可能會出現挑戰。 順豐牽手UPS 5月26日,UPS與順豐控股宣布將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助力雙方共同開發和提供國際物流產品,聚焦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 菜鳥順豐大戰 6月1日凌晨,菜鳥網絡率先宣布順豐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入,隨后順豐回應稱這是“一場有針對性的封殺行動”,并表示是菜鳥先動手封殺了順豐,并希望順豐站隊,從騰訊云轉投阿里云,雙方各執一詞難辨真偽,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數據的行業地震。 中國郵政入股速遞易 6月7日晚間,三泰控股發布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披露了子公司——速遞易的運營主體成都我來啦網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我來啦”)的重組協議,在經過減資、股權轉讓和增資之后,中郵資本將持有成都我來啦50%的股權,驛寶網絡持有10%的股權,亞東北辰持有6%,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將由100%下降至34%。同時公告稱,速遞易將更名為“中郵速遞易”。隨著速遞易的整合終于塵埃落定,這也意味著,中郵速遞易柜體規模將增至7.7萬組左右,市場占有率近一步擴大。 天天京東決裂 7月19日,京東商城突然向平臺商戶發出通知,將關閉天天快遞服務接口。7月20日晚間,天天快遞發表關于京東對公司單方面暫停服務的聲明,稱此舉“理由荒謬”。京東方面表示,在2017年上半年度的綜合評比排名中,天天快遞在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方面得分都較低,位于所有快遞中的最后一位,同時還存在部分違反平臺規則的行為。為了確保用戶和商家在使用物流服務當中的體驗,京東將從7月31日起暫停天天快遞服務。 下一個:
決戰物流,菜鳥跟京東、順豐到底在爭什么?
|